健康素養與診症時間不足  成癌症患者兩大治療障礙

特約

發布時間: 2020/09/14 12:00

最後更新: 2020/11/24 16:22

分享:

分享:

何必偏偏選中我?相信這是癌症患者得悉患病後立即會出現的疑問。然後,一連串的疑惑也隨即浮現腦海中:病情危急嗎?有甚麼治療方法?治療時有甚麼副作用、後遺症?醫藥費昂貴嗎?我會痊癒嗎?我現在要做甚麼?患者除了身體的病,情緒也受到衝擊,需要社會各界為他們付出更多的關懷與照顧。

當病患不幸降臨,患者最能依靠與信賴的就是醫生。可是,香港公共醫療體系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內科的穩定新症在某些聯網的輪候時間中位數高達115星期。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表示,公院輪候時間長之餘,患者見醫生的時間也極為不足,「根據我們在2017年的統計,全港大約有200位腫瘤科醫生,其中100位在公立醫院工作,但需要診治大約20萬位患者,即平均1位醫生要照顧2000位患者。粗略估計,患者每次覆診只有5分鐘時間與醫生會面,根本不足以與醫生好好溝通。」

吳偉麟認為癌症患者除了承受病情之苦外,情緒也受到很大困擾。

資訊氾濫難分真偽

患者與醫生的「5分鐘約會」是暫難改變的狀況,目前可做的是盡量把握5分鐘時間,向醫生準確提問以獲取最重要的資訊。但吳偉麟表示患者又遇到另一個難題,「在資訊不足的年代,患者無渠道獲取充足的癌症資訊,難有相關知識向醫生提問或理解醫生的建議。來到這個資訊氾濫的年代,患者雖然可輕易在網上搜尋各種癌症資訊,卻無法分清其真確性,即使資訊來自專業及權威的地方,但患者也沒有足夠的健康素養去閱讀及理解這些資訊,對幫助了解自己的病情也十分有限。」

吳偉麟以癌症醫藥費作例子解說,「我們曾做過一項癌症醫藥費的調查,逾半受訪港人誤以為於政府醫院接受癌症治療,藥物的費用均由政府資助。以大腸癌為例,受訪港人認為藥物費用僅為$13,500港元(中位數),在私家醫院接受治療的話,整個癌症治療只需$400,000港元(中位數),藥物費用僅為$100,000港元(中位數)。但實情是,於政府醫院治療晚期癌症的自費藥物費用為$266,677港元(中位數) ,顯示市民低估了18倍;於私營體系整體治療費用更高達HK$1,293,000,落差足有6成。這結果反映很多人對癌症的基本認知也不足夠,一旦不幸患病,可想而知這對他們的打擊有多大。」

癌症患者需要大眾更多支持與關懷,與他們一起在抗癌路上同行。

病人組織與患者攜手同行

患者缺乏癌症知識了解病情,又欠缺充足時間與醫生溝通,令他們既要承受病患的痛苦,又受到徬徨無助情緒的煎熬。幸好,坊間有不少癌症病人組織如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等,深明患者面對的種種困境,提供多種服務關顧他們身心的變化,「我們提供『Easy Ask 醫事.問』一對一免費面談諮詢病情服務,協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減低疑慮。患者之間亦可透過我們或者其他病人組織舉辦的活動互相認識與扶持,分擔抗癌期間的憂慮,有助紓緩負面情緒。」

吳偉麟認為這些病人組織對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援作用,「醫生專注於治療疾病,未必顧及到患者其他方面的需要。病人組織就可以作為扶助的角色,照顧病人如情緒、困惑等其他需要,讓他們感到在抗癌路上並不孤單,有很多人和他們攜手同行。」

『Easy Ask 醫事.問』諮詢計劃,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提供一對一的免費諮詢服務。

公眾教育增健康素養

此外,綜合多年來與患者接觸的經驗,吳偉麟認為患者常因健康素養不足而造成不同的健康問題,「例如患者沒有定期做身體檢查的習慣,沒法在較早階段發現患上癌病,增加醫治的困難。患者也因沒有自覺要準備應急錢來應付醫療費用,或及早購買醫療保險等,以至一旦患病就感到徬徨無助。」

新書《下一個十年》,見證病人組織以愛同行發展的里程碑。

因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也十分着重公眾教育,網站提供大量癌症及健康相關資訊外,亦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及講座來提升公眾對健康的關注,「如果政府也正視這個現象,多做相關的教育工作,以及提供更多地區健康服務,一同努力提升市民的健康素養,也有助減輕患者的苦況。」吳偉麟說。

爲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MSD支持製作。
HK-NON-00167 Sep/2020

(資料由客戶提供)